close




生命禮儀
  生兒育女是人生的一大喜事。新婚後頭胎嬰兒,其父要先將喜訊告訴孩子的姥姥(外祖母)家,此稱“報喜”。古代人將生男孩看作是“弄璋”之喜,生女孩看作是“弄瓦”之喜。洛陽民間則稱生男孩為“大喜”,生女孩為“小喜”。報喜時要帶上禮物,這是報喜的信息標誌,不需報喜人說話,姥姥家一看禮品,便知道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。偃師一帶報大喜送的禮品為豬肉、白酒;報小喜送的禮品為油條。
  在洛陽民間,嬰兒父親到嬰兒姥姥家報喜時,見了孩子姥姥、姥爺,要先行禮。如報大喜,就行磕頭禮;如報小喜,就行作揖禮。在洛陽老城,姥姥家接到報喜之後,要將喜訊及時告訴近親和同宗好友,同時向產婦送禮祝賀。禮品有兩冰盤米、面(每盤米面上放一個紅棗),還有雞蛋、紅糖、蔬菜、花布、嬰兒衣裳、鞋帽、長命百歲銀鎖及各種兒童銀首飾(俗稱全頭銀生活)等。吉利區民間給嬰兒所送衣服,講究“姑姑褲子姨娘襖,妗子褂子穿到老”。因米面是賀禮中主要禮品,所以洛陽民間把給產婦送禮叫作“送米面”。送米面的時間嬰兒姥姥家不限,一般接到消息後就及時去送。偃師境內嬰兒15天小滿月時,姥姥家送小米、白面各一籃,嬰兒衣服數件,稱“送小米面”。其他親友送米面的時間,一般多在嬰兒出生後第9天、12天、16天、19天、22天、24天、26天這些日子,也有在嬰兒滿月時去送禮看望的。送米面的時候,親友一般都著籃子,也有頂著桌子前往的。60年代以前,一些講究的人家,多用食盒(俗稱食摞)送米面。
  嬰兒家對送米面的客人要設宴招待。客人走時,還要回送煮熟後染紅的雞蛋(俗稱紅雞蛋)。一說紅色可以增添喜慶氣氛,且認為紅色為吉祥之色,可以消災避禍,保佑嬰兒健康成長。回送紅雞蛋的數量,要看客人送禮的厚薄,少則6個,多則12個,也有二三十個不等。凡收一份禮,都要讓客人帶走一份紅雞蛋。現在,嬰兒家人為表示慶賀,也有主動給四鄰和單位同事送紅雞蛋的。


  古禮有“洗三朝”,即嬰兒出生第三天,家人采集槐枝、艾葉煮水,請有經驗的接生婆為嬰兒洗身,並唱祝詞。洗完後,用姜片、艾團擦關節,用蔥打三下,取聰明伶俐之意,亦稱“洗三”。偃師一帶。洗三那天要給四鄰送碗撈面條。此亦是唐代古俗“湯餅會”或“湯餅筵”的變異,因湯餅即湯煮的面食。洛陽西部幾縣嬰兒出生三天時,其姥姥家要給他家門首掛紅綢,生男孩紅綢下拴筆墨,生女孩紅綢下拴一包針。
 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,古稱“彌月”,俗稱“滿月”。洛陽民間小孩出生30天叫“大滿月”或“出窩”,所有親友都要前往祝賀。舊時,生男孩者大賀,生女孩者小賀。偃師一帶在嬰兒滿月時,其姥姥要送大米面,禮品為一套新被褥和鬥面鬥米。嬰兒父母家設宴招待前來祝賀的親友,名曰“抓菜”。洛陽城裏叫“吃滿月酒”,因家宴主食多為面條,近郊和一些縣區也叫“吃面”。家宴的隆重豐盛程度,以頭胎男孩為甚。以後所生子女除娘家人前往看望外,一般親友不再行禮。但要是前幾胎均為女孩,後又生一男孩,仍要隆重慶賀。洛寧縣在小孩滿月時,要帶“滿家鞋”前往祝賀,該縣洛河北一帶習慣20天大慶,滿月小慶。偃師慶賀小孩滿月那天,家裏的老人還要抱著嬰兒到學校一遊,認為長大後聰明好學。欒川縣民間則要將嬰兒用簸箕端到十字路口“撞幹大”。過路男子被撞住後,將嬰兒抱交主人。給小孩壓腰錢,即算認了幹爹。
  嬰兒滿月後,偃師縣一帶嬰兒要隨母親到姥姥家居住,男孩住10天,女孩住7天。洛陽老城講究嬰兒不論男女,都要和母親在農歷三、六、九的吉日,去姥姥家住7天,俗稱“七靈靈”,寓意讓小孩聰明伶俐。去住七靈靈時,男孩要由舅舅或娘家侄子來接,女孩則由父親送,名為“接官送娘子”。嬰兒去姥姥家時,要先由其奶奶在其鼻子上抹以鍋灰。在姥姥家住夠七天,臨離開時再由姥姥將其鼻子上塗以白粉。民間俗言說是“黑狗娃去,白狗娃回”。意為去時不識路,回來路熟。


  洛陽俗話說“生日年年有,百歲只一遭”。所以,孩子出生100天,民間要“過百天”,或叫“做百歲”等。做百歲有的家裏待客,有的由家人慶賀。但孩子的姑姑和姨等近親要做些衣服、鞋帽送去,表達心意。現在嬰兒滿百日,多由父母去照相館給嬰兒拍張百天照,買套新衣服或鞋帽、玩具等來表示祝賀。
  過完“百歲”以後,洛陽民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視孩子的1周歲、3周歲、12周歲三次慶祝活動,尤為重視3周歲和12周歲兩個生日。


  小孩長滿周歲的第一個生日,洛陽民間叫“一生兒”。慶賀“一生兒”稱為“做頭生兒”,小孩的爺爺、奶奶和父母親都十分重視,特別是頭胎男孩的一周歲生日,孩子家裏要提前做好慶賀的準備,並通知近親好友。到了生日那天,近親好友都攜帶禮物來為孩子“做頭生兒”。孩子的爺爺、奶奶要給孩子“添歲錢”,並設宴招待近親好友。欒川等地當小孩過周歲生日時,在桌子上擺放雞蛋、筆墨、家用器具、書籍、小件農具、針線等讓小孩抓取,稱“抓周”。洛寧一帶還在男孩面前放鞭子,女孩面前放燒火棍,讓其選拿,以蔔前程。以為他(她)拿了什麼,就預示著將來幹什麼。


  洛陽民間俗話說“過了三冬三夏,才是娃娃”。寓意為小孩到了3周歲以後,逐步具備自理能力,使得父母從養育階段慢慢轉向教養階段。因此,洛陽民間對小孩3周歲生日更加重視。有條件的家庭,都要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。近親好友也要攜帶禮物前往祝賀。以此來表達爺爺、奶奶和父母及親朋好友的美好願望,祝願小孩健康成長。


  小孩過了3周歲,洛陽民間對其此後的生日慶賀活動形式不太註重。但到了小孩的12周歲生日(女孩為金釵之年)則要舉行一次隆重的慶賀活動。洛陽老城寄托給火神等民間信仰神的孩子要到寄托廟裏去“脫紅”,並準備供品向寄托孩子的神靈拜別寄托之恩。拜神脫紅後,回到家裏要大宴賓客,告訴親朋好友孩子已長大成人,親友給以祝賀,賀禮大多是鞋。意思是孩子成人了,可以自己行走。凡是認幹娘的孩子,到了12周歲那一天,要由父母攜同,備上禮品到幹娘家磕頭還願,舉行“脫白”儀式(詳見“認幹親”一目)。孟津縣的孩子到12周歲生日時,要到老娘(幹娘)家叩頭,解項圈,剃小辮。


  洛陽民間在孩子12周歲生日過後,就不再舉行大的生日慶賀活動。再逢孩子生日,就以煮雞蛋、長壽面等食物給孩子吃,來表示慶賀。


  生命禮儀80年代以後,洛陽市區在孩子1周歲、3周歲、12歲生日時,多到飯店舉辦宴席,邀請親朋好友以表慶賀,鄉鎮農村則相對簡單。一般生日多以生日蛋糕慶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默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